在比较中国和印度时,印度潜在优势有4个即:英国的法制遗产、民主、英语和较好的人口发展。
有保障的产权和独立司法,简称法治国,被视是良好经济发展制度前提。在原则上, 印度比中国更有优势,然而只是原则上而已。这两个国家都存在着顽固的腐败问题。印度法院在判决时缓慢,以至于有司法不作为之嫌。
政治影响似乎不仅在中国,也在印度发生即, 保护某些人不受法律追究。所以,印度的新闻自由只是一个潜在的优势。对于滥用权力,印度虽然可以比中国更自由地公开讨论,但印度的政治和行政并未因此更廉洁。
计量经济学研究表明,民主和专制在增长速度上没有明显的差别。也许民主和专制之间在增长前景上的差别根本就不在于平均值,而在于变量:民主倾向于以一般的速度与世界经济相接近地增长,而专制则会远远低于或者远远高于中间值。
中国经济史就是证明,在毛泽东领导下,中国国民经济增长比世界经济更缓慢。在所谓的大跃进中,农业生产合作社过渡到庞大的人民公社,用农村小高炉推动工业化,在这一过程中,有超过3000万人饿死,按照新的研究甚至超过4000万人。
在邓小平及其继任者领导下,中国自1979年以来经历了一个经济奇迹。 在独裁体制中,一切都取决于领导人的质量。在毛泽东领导下,中国人度过一段可怕的时光,自邓小平以来,中国的政府在经济政策上运气好些。领导人在经济上有能力,不再耽于乌托邦,但中国的一连串好运还能持续多久呢?
印度的王牌是其年轻而且不断增长的人口。在中国,人口快速老化,虽然计划生育政策没有导致妇女只生一个孩子,但中国出生率接近德国,即每个妇女大约1.3个孩子。计划生育政策可以被看作计划经济最后的'苦果'。中国的人口在20年后将会比全世界整体上都更老。
中国人像老化的欧洲和日本一样, 富有之前,就已经老矣。由于男女比例失衡,老化问题更激化,大约8000万中国男子将找不到伴侣。 中国的产权如此不可靠,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令人惊异。或许争取投资竞争迫使中国地方政府和省政府以行动表明,似乎他们愿意尊重生产资本的私人占有。但这就可以解释中国的经济增长和没有产权保障之间的矛盾了吗?
作者断言,在今后20年,印度没有机会明显地减少与中国的差距。只有中国变老了,印度的时机才会到来。